<noframes id="rhplj">

    十年間,建筑業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凸顯

    發布時間:2023-03-14瀏覽人數:1043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強調,建筑業是重要的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使命擔當持續發揮支柱產業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筑業的發展,傾注了黨中央、國務院的熱情關懷和期望,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年間,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年均增長8.8%,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85%以上。2021年,建筑業增加值達8.0138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


    新型城鎮化建設“主力軍”作用持續凸顯。十年來,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爆發期,建筑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壓艙石”作用。2021年,建筑業總產值創歷史新高29.3萬億元,是2012年的2.14倍;建筑業增加值是2012年的2.26倍;2020年,建筑業企業繳納稅金總額6968.83億元,比2012年增長58.8%。


    富民產業優勢持續顯現。十年間,建筑業就業人數持續增長。2021年,建筑業從業人數5282.94萬人,較2012年增加1015.7萬人;建筑業從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達7.1%,較2012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今年上半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35574.8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3個百分點;全國有施工活動的建筑業企業12.9萬多個,同比增長12.5%;從業人數4174.7萬人,同比增長0.1%。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肩負著新使命,建筑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科技賦能“超級工程”彰顯發展實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筑業工程建設能力和水平突飛猛進,一系列代表性工程相繼建成,持續擦亮“中國建造”品牌。


    十年來,我國工程建設自主創新和設計水平、建造技術邁上新臺階,在超高層建筑、高速鐵路、公路、橋梁、水利、核電核能、現代通信和應急設施等“高、大、難、特、新”工程中,技術水平躍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我國建筑施工技術水平再次實現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載鐵路施工和特大橋隧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術以及大型機場工程等建設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創新驅動加速“中國建造”優化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建筑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迫在眉睫。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建筑業改革作出頂層設計,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全行業轉型升級有了根本遵循。近年來,建筑業改革步履鏗鏘,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走向工業化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發展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的新型建造方式。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占新建建筑面積的24.5%;一批自主創新軟件崛起,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一系列世界頂尖水準建設項目成為“中國建造”的醒目標志,建筑業從現場攪拌砂漿、“滿面塵灰”的傳統作坊式時代,發展到“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建筑工業化時代,正在向數字化、智能化建造時代邁進。


    邁入綠色化新階段。建筑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行業,在“綠色”發展新理念指導下,建筑業轉變發展模式、發展方式、組織模式,全力向“綠色化”演進;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筑占比已超90%,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由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1年的20億平方米。


    打造智能化新未來。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建筑業在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和建筑產業互聯網、建筑機器人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發展,為加快“中國建造”優化升級奠定了基礎。


    非凡十年間,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折射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詮釋了工程建設領域“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一項項創新舉措,彰顯了建設人矢志拼搏、勇挑重擔再作新貢獻的精神品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中國建造”必將交出更為精彩的答卷。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AV,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蜜桃_大全